后勤集团

媒体报道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每当阳春四月或金秋十月,都是杭州最美的季节,我们离退休的老同志们更珍惜这大好时光来组织各种活动。我所参与的西湖区“三胞”联谊会灵隐街道分会、灵隐街道侨联,就是一个特别会组织活动的“大家庭”。我主要负责后勤保障方面的工作,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要解决好大家每次外出活动时的吃饭问题。活动搞多了,我们都有一个共识,一定要吃“有把握”的饭菜。大家最信得过的,就是从玉泉校区五食堂订来的“盒饭”。食堂师傅们大多情况下是把盒饭送到校内供应消费者的,但只要我们一个电话,就会出现一种逆向“操作”,随着他们各式各样的运输工具穿过杭州的大街小巷,浙大食堂的饭菜就跟踪着我们活动的路线“移动”起来。在我们眼里,这就是学校五食堂的“飞饭”。

我清晰地记得七年前的一幕,我们有200多位老同志在杭州太子湾公园大聚会,我提前“胆怯”地给五食堂陈晓华同志打了个电话,用商量的口气先问问这样的大单吃不吃得消送。突然增加的工作量是显而易见的,但五食堂还是爽快地答应了。这批“飞饭”不但照样准时送到,而且“押车”的竟然还是食堂的徐胜林主任。去年,我们一百多号人在曲院风荷搞活动,又是徐主任上阵,他开着私家车把饭菜送到了现场。有一位季师傅则经常骑着电瓶车为我们送饭,那一般是我们队伍的规模比较小的时候。食堂方面每次都不计较人多人少,联系送餐时,小陈最关心的是准确的份数,每每热情地认真核对人数,不厌其烦。东山弄社区、曙光社区的老同志都羡慕我们这帮有口福的浙大人,经常夸赞学校食堂办得好,饭菜既卫生又好吃,服务还周到。听到这些,我心里就是不由自主地有一种自豪感。 (作者系西湖区“三胞”联谊会灵隐街道分会、灵隐街道侨联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