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校区第五、六食堂地处浙大求是村,就餐以教职员工为主,且以退休教职工为多。由于就餐习惯差异大,对服务保障的要求也就水涨船高,相对比较难。但食堂职工把“困难”变成“动力”,一直以来,五、六食堂的“搭伙”工作反倒风生水起,得到了师生和社区居民的普遍好评,特别是,越来越“对”老年人的胃口。
大年初四就开伙
今年春节期间,求是村的住户们发现,从大年初四开始,第五、六食堂早早地就重新开门迎客了。这让许多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连连称赞。实事上,这也正是教工食堂专门为他们量身订做的“春节大餐”。
学校离退休工作处同离退休老人代表座谈时了解到,包括个别老年人在就餐时也向食堂主任提出:很大一部分住在求是村而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或鳏寡孤独老人,平时已经习惯了在食堂就餐,尤其是有相当一部分老人的子女远在异国他乡,春节时也无法陪在老人身边,所以希望食堂春节期间也能提供服务。
希望作为意见提出来之后,教工食堂决定“跟上”这一社情民意,员工们放弃更多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简单休整后就返岗工作,从年初四就启动了假日开伙服务,为老人们供应节日餐饮。“春节也仅休息三天”,老年人代表在写给五、六食堂的表扬信中,说的就是食堂这一极具人性化的新措施。
推出老年营养窗口
今年6月10日中午时分,许多在第五食堂餐厅就餐的老人又发现了“新大陆”:这里新增设了一个低糖、低盐、少油的“老年营养窗口”,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菜品。“这窗口都卖些什么菜啊?”一位70岁上下的大爷询问起菜肴。“蛋黄南瓜、玉米排骨、虾皮长瓜、手撕茄子……怎么样,您看合不合胃口?”工作人员一一报出菜名,热情地为这位大爷和他身后排起的“长龙”服务。
这一服务专窗供应的菜品,是在食堂公共营养师的指导下,由饮食中心菜肴研发工作室根据老年人的饮食需求特点而制定的。由于中国人食盐量、食油量超标,由此引发的高血脂、高血压等病患正在增多,老年人的饮食尤其适宜清淡一些。为了让老年就餐者吃得好,有营养,餐饮中心在营养菜“花样”上下足了工夫,在广泛收集意见的基础上,最终推出了20道营养菜轮换菜谱,确保营养窗口菜肴多样化。
上门送餐饮 出门搞活动
“有时,我们退休人员在风景区活动,一个电话,你们就会把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我们面前”,表扬信里的这句话,说的是教工食堂提供的人性化的“上门”送餐服务。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情况,五、六食堂还提供“个人性”的就餐专项服务。比如,老年人生病无法来食堂就餐,只要给食堂主任打个电话,食堂就会根据老人病情配送“助疗类”饭菜上门。
每年的重阳节,五、六食堂都会为90岁以上的老人做寿桃,腊八节则为老人们免费熬制腊八粥。每年熬制腊八粥,要提前两天动手准备,用上200多斤特制的腊八米,在配料的搭配上也常常进行改良。
在提供就餐保障服务的同时,教工食堂还经常面向社区开展“便民利老”服务活动。在今年3月5日的“学雷锋进社区”活动中,食堂大师傅们拿出“专业对口”的活计,为老人们磨了50多把菜刀。社区里磨菜刀的摊子如今变少了,这一“食堂大厨免费磨菜刀”活动还没开始,服务点前就排起了长队。而在蔬菜农药测试区,员工们手把手地教着一位位老人,如何正确地进行农药测试,让许多人学到了“点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