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推动教研走向教育现场,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本学期幼教服务中心将以“深化教育实践,重构教研文化”为目标,以“一例一研”“一例多研”寻找突破口,通过“专题研修”和“自我实践”的方式,提高教研组织者的教研能力。3月18日、27日,中心分别组织了两场“一例一研”教研活动专题研修,共同探讨“一例一研”“一例多研”的落实。各分园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及教师代表参加了研修活动。
3月18日,以《抢摇椅事件》案例为主题的教研展示在玉泉分园进行。教研活动主持人、玉泉分园园长助理李方从设计意图、价值意义、中班幼儿冲突行为特点以及逻辑要点等层面,详细阐释了本次研修案例的教学设计。
玉泉分园通过对典型个案的解读、分组讨论,促使教师在具体场景中,观察了解幼儿的真实需求,从“以儿童发展优先”视角深度思考,从情绪、语言、行为等视角深度剖析持续性游戏中中班幼儿冲突行为,厘清在“冲突事件”中适宜的介入方式和支持策略。



在分园的分组研讨和反馈中,华家池分园关注教研组织者的专业引领,指出前期调研与过程梳理的重要性;实验园肯定“小切口”案例的研讨价值,点赞教研过程中的递进式追问与可视化思维导图的梳理应用;智城、西溪分园则提出对儿童个别化支持策略的优化方向,表示需关注儿童个体差异。玉泉分园教师团队同步展开自我评估,反思案例价值挖掘深度,提出加强教学现场跟踪的改进计划。



幼教服务中心副主任兼教科室主任何黎明表示,教研应立足真实教育场景,避免抽象化处理。针对冲突事件,需具体分析儿童个体能力差异:当幼儿自主协调能力突出时不盲目介入,对需要支持者则提供具体方法并重视对正向行为的即时强化,教师角色应从“问题解决者”转向“发展支持者”。

3月27日,第二场教研展示研修在西溪分园进行。教研活动主持人、西溪分园副园长葛杨婷以“抱球爬梯”案例为切入点,清晰阐释该案例的背景及价值,带领老师在目标意识下进行持续性观察,进行询证发现。

在教研过程中,西溪分园教师团队亲身体验了“抱球爬梯”运动项目并进行了感受交流,又通过视频回顾精准锚定关键环节,开展系统性溯源求证工作。围绕“安全”这一核心议题,教师们秉持专业态度,真诚阐述自身感受,细致剖析所遇困惑,构建起一个活力且深刻的研修场景。



现场观摩的老师们则围绕完善“教师支持计划”展开头脑风暴。凯旋华家池分园认为该案例能提升教师观察、运动指导能力以及对幼儿个体的关注,但需辩证看待安全与挑战的关系。紫金港分园肯定“安全清单”是良好支架但指向需明确,钱江分园、华家池分园则提议给幼儿更多情感支持并迁移其品质。西溪分园教师团队在自评中提出教研应关注和引导能力强的孩子,对能力弱的孩子研修思路应同理。




活动最后,何黎明老师总结道,教研旨在打破固有思维与习惯。教师要认识到“参与即学习”,正视儿童个体差异,平衡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以“动态安全观”取代“绝对安全观”,支持幼儿在可控风险中成长。教师应成为幼儿安全认知的有力支持者,引导幼儿参与、探索安全认知全过程,助力其形成自我安全行为。

幼教服务中心历来注重园本教研,并以此作为教师成长的主要路径,“推门教研”“预约教研”是近年来提高教研质量的新方式。基于“推门教研”中存在的问题,中心进一步提出了“一例一研”的研修方式,推动教师从“被动执行者”向“主动研究者”转变,提升教师现场反思能力,形成“观察-分析-评估-支持”的思路,为高质量师幼互动开拓新路径。
4月起,各园教研组织者将在此次研修活动的基础上,于日常教研中进一步实践和运用“一例一研”“一例多研”的研修方式。中心也将持续进入分园做一对一指导,加大教研指导实践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