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1到了,同学们都拿好自己的书包啊,下车的时候看好后面车辆,小心脚下。”熟悉的声音,熟悉的小白车,熟悉的17703,每一次旅程,都有他———王东生师傅的好些热情,好些关切。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紫金港电瓶车司机,普通到没几个同学叫得出他的“王东生”三个字,普通到也许很多人记不得他的模样,普通到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还有他的存在。可是就是这个普通的司机,自退休6年来,用爱,让校园中短短的旅途满是阳光。
坐王师傅的车,总让学生们感到踏实。他说,他的车开得最慢,因为电瓶车毕竟栏杆很低有危险;他常常会请腿脚不方便的同学上车,不收一分钱载他们一程,甚至送到宿舍楼下;他很少收取未到站、过站的同学车费;他也常为了同学们不迟到而稍稍催促……王师傅的话总是朴实感人:孩子们读书也不容易,能方便的我都愿意把服务做好。正如一个曾搭王师傅便车的女生不禁感慨:“大叔,您真的跟我们亲大叔一样啊!”
17703号车,就像是浙大的移动讯息台,总能让人获益良多。“休闲这会儿还没开呢,去风味吃吧”,“小吃一条街从这里过去就到了”,“赵安中先生过世前还惦记安中大楼的修建呢”……尽管不是“科班出身”的浙大人,王东生师傅对于浙大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热爱自己的工作,更热爱这个美丽的校园。“我最爱给学生们讲咱们校史,讲为什么文军西迁,讲抗日历史。以色列能忘犹太人的屈辱史么?咱们同学也不能忘记这些。”行车于藕舫路上,听东生大叔讲这条路的来历,讲蒙民伟是何许人也,你总会讶异他比我们了解更多。“从校报上看来”是他的获取途径,可他乐于关心,乐于讲解的热情热心,又是从哪儿来的呢?看看他,60多岁还满头青丝,精神矍铄。也许那笑口常开、小曲不离口的精神状态就是最好的答案吧。
说到王师傅的热情可爱,他的常客很有话说。房地产处副处长刘峥嵘回忆起之前带访客来学校参观时这样说:“车开出的那一刻起,仿佛学校就成了他的家”,哪里是操场,哪里是图书馆,宿舍住了多少人,居住区有多少户,“他就那样春风满面地讲,一车客人就饶有兴趣地听”。团委、发展联络办的很多老师也都乐于特意去坐他的车,金芳芳老师说:“每次用车,王师傅总是第一辆领头,最后一个离开。工作非常热心、耐心和细心。”当然,东生大叔自己谦虚得很,“他们只是碰巧坐我车吧,只是更方便些而已,不算什么特意”。
“也不是别的司机不这么想,只是我年纪大了,看到而且说出来的细节比较多吧。”就这样一个简单平凡的司机,这样一个热心热情的浙大主人,这样一个可爱的邻家大叔,这样一个值得尊敬的老者,把爱,用一辆小车,播撒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还是那辆电瓶车上,他爽朗干脆的笑声,他调子轻快的小曲儿,他悉心的关切,依旧那样让人感动,让人心里溢出满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