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幼教服务中心继续秉持“儿童发展优先”理念,以“空间育人”为路径,持续开展“儿童发展优先:促进幼儿有意义学习的区域空间创设”系列活动,期望以空间创设为突破口,撬动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从“教-学”转向“学-教”,促进幼儿持续地自主学习,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
鉴于紫金港分园上一学期对区域空间创设有了深入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空间育人经验,3月28日上午,“儿童发展优先:促进幼儿有意义学习的区域空间创设”系列活动第一次研修——园际观察:变革下的幼儿园区域空间创设与转向,便在紫金港分园开启。

活动聚焦变革背景下幼儿园区域空间的创设与转型,以紫金港分园的实践为现场,以其研修历程为案例,引导全体教师重新审视原有环境观,思考如何创设幼儿需要的学习空间,以空间重构解决空间固化等问题,打造动态学习环境,撬动“儿童观-课程观-教师观”。中心空班教师、何黎明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共136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分为经验分享、案例剖析和现场对话三个部分。紫金港分园朱雯璐、朱璐倩老师作经验分享。朱雯璐讲述案例《由1到3的变化》:在“我有一棵树,长在阿克苏”义卖活动后的“收集微心愿”活动中,幼儿产生了“售卖绿色蔬菜,领养屋顶小菜园”的想法。朱老师阐述了屋顶小菜园如何成为幼儿学习探索的空间,教师如何就孩子们遇到的系列问题如“菜苗长得小”等做出相应举动支持其持续深入探究,进而形成“酵素制作”“大棚建构”等小项目活动。朱璐倩则通过案例《帐篷试验的探索》展现了“帐篷破了”激发幼儿探索的过程、“户外事件引发-室内区域支架-户外场域修补、造顶、固定-冬游保暖帐篷搭建”等室内外空间联动支持了幼儿的自主学习。

紫金港分园副园长石英根据区域活动中引发“多米诺”活动后教师创设空间持续推进,将儿童自发的兴趣转化为儿童持续深度学习的过程,总结出教师要以观察分析为起点、以发展评估为依据、以阶梯式目标为路径,在游戏中搭建儿童经验生长支架,每一步都体现“儿童发展优先”的师幼互动要义。

随后,老师们分成三组先后进入6个班级现场,观摩区域空间创设,听班级教师讲述空间故事,在活生生的现场中展开深度交流与对话。过程中,老师们了解了班级区域创设的目标定位、实施方法,以及在创设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做出的调整,近距离感知区域空间与儿童学习之间的真实互动场景,为后续教育实践积累宝贵经验。






活动最后,幼教服务中心副主任兼教科室主任何黎明表示,空间对丰富幼儿在园经历、拓展儿童学习具有关键意义。正因为紫金港分园有了丰富的学习空间,才有了做酵素、搭帐篷、做研究等等幼儿学习生活。变革下,幼儿园区域空间的学习内容有了变化,主要源自两个方面:其一,可将主题活动进行转化,基于幼儿经验发展和需求,将适宜幼儿个别操作及小组探索的部分融入区域活动,这有助于深化幼儿对主题知识的理解与实践运用;其二,源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生成的有价值的内容,创设空间为幼儿提供自主推进与深入探究的机会,充分满足幼儿的需求,推进个别化学习教育。何黎明老师特别指出:“区域空间内的学习并非单纯的放手,教师应积极做好幼儿学习支持者角色,通过资源提供、空间打造与优化、适宜引导等举措,充分凸显教师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本次园际观察,让教师们具体形象地感受到教育变革下幼儿园区域空间的创设与转型的要点,为各分园学习空间的实践推进提供了方向,同时也为后续系列研修活动打下基础。
幼教服务中心将在持续的努力和连续的研修中,构建更完善的幼儿学习支持体系,让每一个孩子在有品质的区域空间中开启充满意义与乐趣的学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