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空间育人”的核心理念,深化“发现并支持幼儿有意义学习”的实践探索,寻找并打破变革中的瓶颈,2025年幼教服务中心第十九届学术月活动就“空间育人”开展专题研修。
11月5日,在浙江省特级教师、中心副主任何黎明老师的带领下,各分园教师近90人赴西湖区申花路幼儿园,开展以“他园学习:变革下的幼儿园突破与创新实践”为主题的“有意义学习环境创设与组织”专题研修活动。
本次活动以沉浸式观摩、观点报告、经验分享、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多角度感受和寻找变革下的学习环境突破与创新的密码。
活动伊始,教师依托“发现并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空间及师幼互动”观察记录表,分组深入各班开展现场观察与记录,关注申花路幼儿园一日活动框架下户外在地资源和针对儿童兴趣进行的全景式规划,发现园内活动类型多元,室内自主游戏空间整合、融通,室内外活动协同联动;设施材料投放充足,集中式投放与散点式投放形成有效互补。观摩教师感受了园所在教育实践变革过程中的核心细节、关键要点与理念。






中午,各小组围绕现场观察,按“一事一图一说一思考”要求,以“场景描述-分析-思考”模式分享交流。通过分享,明晰申花路幼儿园基于园本,在空间利用、时间规划、活动组织上的变革路径。如不同年龄段班级在区域设置、材料投放上的优化思路;教师工作时间与内容安排的变革,总结时间管理的创新要点。此外,各小组还精选了 1-2 个优质变革案例,将在 后续的分享活动中进一步交流。





下午,申花路幼儿园园长严秋珍以《实现你的想法吧》为主题展开分享,围绕构想“松弛感”的生活样态、打造“儿童专属”的课程内容、提供有“选择”的学习机会的教育图景等方面展开阐述,并依托园内“小创客养成”课程提出一套成熟适配的课程学习模式,从学习场域的融通、学习样态的拓展、学习环境的重构、学习过程的监控等方面系统梳理申花样态 ,促进幼儿有意义的学习。


副园长赵玲玲则聚焦《场域融通,支持幼儿有意义学习》,以具体案例展现园所在“场域融通”理念下的系列创新实践成果以及如何借助科学的空间规划激活幼儿学习潜能。在空间规划层面,园所着力推进室内外场景的多元联通,打破传统区域的物理壁垒,精心创设出可自由切换、自主探索的“流动式”探索场,让幼儿在不同空间中连贯开展探究活动;在时间维度上,园所实现学习时间的灵活融通,通过设计连续性的探究任务打造“持续性”成长境 ,让孩子们的每一段学习过程都能形成完整的成长闭环。

活动最后,三场特色项目活动分享进一步展现了变革下申花老师们的所思所想以及如何在空间育人中实现高质量的师幼互动。
任慧老师的《参观小学的N种方式》项目活动打破了传统参观模式的局限:孩子们操控无人机以独特视角俯瞰小学全貌、深入了解校园角落,并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定制参观路线,主动与小学师生、环境展开多元对话;老师则退位观察,给予孩子充足空间与时间,助其在每次参观中积累新经验 ,活动背后是班级活动组织形式的灵活变革。
在吴珊老师的《留下一棵树》项目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主实践成功攒够资金购入心仪的桃树。劳动创收的经历让孩子们获得了成就感, 同时印证了以兴趣驱动的活动开展,既能让孩子的学习状态保持长效活力,更能推动他们主动开展深度学习。
鲍慧兰老师分享的《一场爱与责任的修行》更是满含温情,令人动容。幼儿园的“羊顶顶”,从初入园中被孩子们轮流照料到专属婚礼童趣满满,再到晚年温情相伴,直至最后告别时刻的生命之课。这一路的长程学习,尽显班级特色活动与陪伴式教育的变革智慧,串联起责任、共情与生命认知的完整教育链条。



本次研修活动以“寻找突破与创新密码”为核心,让教师们沉浸式解码了申花路幼儿园在“空间育人”中,班级配置、时间规划、课程组织等关键领域的变革实践。
据了解,幼教服务中心后续将继续感受和寻找“突破与创新密码”,同时立足本园实际,就如何推进“空间育人”实现教育变革开展深一度反思性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