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力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课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推动课堂理论知识与劳动实践的深度融合,科教服务中心邮递中心积极践行“劳动教育进站点”的理念,精心策划并组织为期三周的特色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校园邮递服务为实践载体,引导德法课的学生走进邮递站点,亲身体验岗位工作,在劳动中锤炼品格、深化认知,助力德法课劳动教育目标落地见效。

10月12日上午,在科教服务中心主任徐小华、党总支书记周伟一行的带领下,同学们开启了校园邮递服务的探索之旅。活动伊始,邮递中心主任陈燕芳紧扣德法课“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核心教育理念,向同学们系统介绍邮递中心的功能定位与校园快递全流程流转逻辑。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与执行,都围绕 “满足师生需求、提升服务效能”的核心目标展开,让同学们对校园邮递工作有了整体认知。


第一站设在邮递处理中心。面对十余个地址标注清晰的分拣框,同学们首先观摩了带教老师关于按地址分类和投递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演示。随后,各小组依次投入到3分钟的限时分拣体验中。经过观摩与亲手实践, 同学们简单掌握了分拣的核心技巧,完成了从理论认知到动手操作的重要一步。
以“一件包裹的旅行”为线索,同学们的探索从集中的分拣操作,延伸至玉湖邮递服务站、澄月邮递服务站、纳米楼微站点 。足迹所至,他们不仅观察了工作人员的标准操作,还对比了不同站点的功能定位与运作模式,初步构建起一张具象化的校园邮递网络全景图。通过这次旅程,平凡岗位的责任与价值变得清晰可感,也进一步帮助同学们将德法课中的劳动观念与真实岗位场景相联系起来。

探索之旅的最后一站是白沙邮递服务站。带教老师详细讲解了货架包裹摆放规则及标签张贴要求,随后各组展开10分钟实操。体验结束后,工作人员统计各组上架个数与准确率,为表现优异的小组颁发小礼品,此次实操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包裹上架的基础技能,更让他们在“比学赶超”中领悟到“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为后续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尾声,邮递中心主任陈燕芳集中总结,从“原来分拣快递也需要技巧”到“体会到工作人员的辛苦”,同学们的分享真挚而深刻。最后,全体工作人员与学生合影留念,为第一周的实践活动定格下美好的瞬间。

劳动实践活动进入第二周,聚焦“绿色邮递”主题,同学们自由组合为4-5人/组的实践小组,分批次在白沙邮递服务站开展绿色纸箱回收实践。各小组在服务站门口设置了临时绿色回收点,小组成员主动引导取件同学将包裹纸箱投入“绿动箱”。随后,同学们对回收纸箱进行仔细筛选,挑拣出可二次使用的完整纸箱与可回收利用的泡沫填充材料。接着,大家以规范手法压平纸箱,尽可能保持边缘完整,并通过电子秤称重或人工计数的方式统计回收数量,同步填写《绿色回收台账》,详细记录回收时间、地点及可二次使用的纸箱数量。此次实践不仅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了环保工作的具体流程,更让大家意识到快递包装回收对推动校园绿色转型的重要意义。不少同学表示,今后会更加注重快递纸箱的循环利用,以实际行动践行环保理念。




第三周活动以“寄件岗位实践”为核心,并与第二周的绿色回收成果衔接,构建起从“收集—处理—再利用”的完整环保实践闭环。同学们分批进入白沙邮递服务站寄件区,开展每次一小时的岗位体验。在带教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大家首先系统学习寄件流程:核对寄件人信息、检查包裹内物品、规范粘贴面单等。带教老师重点讲解了禁限寄物品中易燃易爆品、管制刀具等常见禁寄物品明细,帮助学生树立寄件安全意识。随后,同学们将第二周回收整理出的可二次利用纸箱重新用于现场包裹封装,免费提供给有寄件需求的同学。这一举措真正实现了“纸箱回收—分类处理—二次使用”的资源闭环流转。从学习寄件规范到参与环保封装,同学们在岗位实操中不仅掌握了基础服务技能,更切身感受到绿色理念融入日常工作的实际价值。此次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劳动教育与环保教育的有机融合,也为三周系列实践画上了富有意义的句号。


三周的劳动教育活动虽已落幕,但同学们在实践中收获的劳动技能、环保意识与责任担当,将成为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未来,邮递中心将继续配合德法课教学需求,优化实践活动形式,持续为劳动教育“进站点”提供优质阵地与专业支持,助力学生在岗位实践中锤炼品格、成长成才,切实推动劳动教育走深走实。